工作计划

  1. 首页
  2. 信息公开
  3. >>  
  4. 工作计划
  5. 工作计划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3年度工作总结

2013年,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支持和努力下,我院认真领会十八大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加一推”主基调、“四化同步”和“后发赶超”发展总要求,围绕学院“抓质量、强内涵、创特色”的理念,着力于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的发展大局,稳定推进各项工作。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求新求变,学院建设和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化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我院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师资队伍建设、教研室管理、实践育人管理、自编教材管理等方面出台并修订了9个教学管理文件,进一步健全了我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管理更加规范。

专业建设思路更加明晰。成立黔南民族师范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加强了专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申报商务英语、文化产业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特色进一步强化。完成2013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彰显特色,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提供了切实保障。

进一步发挥 “质量工程”项目的“标杆”作用。2013年,我院共获2个“卓越人才计划”、2个“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六个项目立项。共评选院级“教学成果奖”9项, 同意立项的院级“教改项目”12项。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从严治教。组织课堂教学检查,包括课堂教学时间检查、学生评教等工作,重点检查提前下课,或无故不上课等不良现象,并及时反馈各系,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要求教师从严治教,以维护教学工作的严肃性,增强教学工作的规范性,牢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我院在全国性的竞赛中成果丰硕,其中包括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获全国二等奖1项)、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3项目、赛区一等奖8项、赛区二等奖3项、赛区三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赛区一等奖1项、赛区二等奖3项、赛区三等奖6项)、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获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5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赛区一等奖1项、赛区二等奖1项、赛区三等奖2项、成功参赛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赛区一等奖3项、赛区二等奖3项、赛区三等奖8项、优秀奖9项)。获得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包括国家级2项(省级评出),省级12项。全国高师英语学生职业技能大赛(11项国家级一等奖,5项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8项,省级二等奖22项)。

二、科研平台建设工作显著,专利申报实现零突破

项目申报稳步推进。共申报国家、省部级和厅级项目297项,立项88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长基金1项,省科教办省民委民族文化专项5项,贵州省科技基金2项,贵州省中药现代化项目1项,贵州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一般课题3项,贵州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青年课题3项。贵州省科技厅联合基金项目30项。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10项,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30项。

多项成果获奖励。26项获州政府文艺奖、省教育教学设计奖等。获贵州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专利申报工作。实现了零的突破,共申报专利6项。

学科建设与科研平台建设工作成绩显著。数学系《应用数学》重点支持学科成功升级为省级重点学科,并获得20万元的后期建设经费资助;计科系《地方民族文化数字化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获得40万元的立项经费资助;《应用数学科研创新团队》、《微纳半导体与介观物理创新团队》分别获得省厅10万元的立项经费资助;《应用电子技术产学研基地》获得省厅10万元的立项经费资助。黔南民族文化馆获批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

学术队伍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派出5名教师访学。另外派出5名教师到广州大学短期学习。

成立“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科学技术协会”,开展学术报告30余次,学术氛围活跃性得到大大提高。

、大力推进校园建设,努力优化教育环境

加大校园建设力度,部分停工的重要工程得以恢复施工,校园绿化工程也顺利启动,学校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展现了学院的良好形象。

体育馆工程获得邵逸夫基金会500万港币资助,在州委、州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图书信息中心工程、艺术教学楼工程复工建设。

都匀市政府帮助学院进行校园道路改造,投入资金400余万元,改造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学院加大绿化建设,翻新草坪种植近10000㎡。对音乐广场周边、大礼堂后面、四五六教学楼周边、荷花池周边等进行整体绿化,补栽各种道树、景观树百余棵。

同时完成了学院办公大楼的楼道整改及维修、学院校大门改造维修工作、北区三处住房(新引进博士)装修改造工程、化学系后围墙和库房的维修整改工作、学院四教、五教、六教顶楼防水、隔热维修安装工作。完成了学院阶梯教室7101的装修改造工程。

四、搭建人文素养实践平台,拓展产学研合作空间

在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目标的驱动下,学院重视校地、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我院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与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在磷尾矿的综合利用、高纯黄磷生产技术及其他精细磷酸盐开发、钙镁磷肥生产中金属的回收利用、黔南州特色民族中药材种植、有效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分析和分析测试技术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极大地拓展了产学研合作空间。

五、开展“中国梦”系列活动,大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丰富校园生活,增强青年爱国情感。通过开展“我的贵州‘中国梦’”系列活动:“我的贵州‘中国梦’”班刊设计制作大赛、“我的贵州‘中国梦’”大学生演讲比赛、“我的贵州‘中国梦’”舞动青春综合文艺汇演、“我的贵州‘中国梦’”舞教育专题讲座、“我的中国梦•关爱农民工子女”慰问活动。举行“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开展“多彩校园•闪亮青春”“高教社杯”“我的贵州‘中国梦’”大学生演讲比赛、“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之“我的贵州‘中国梦’”舞动青春综合文艺汇演。

加强校地联系,积极服务地方。为团州委选拔和培训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论坛的26名礼仪志愿者;组织我院大学生代表队与黔南州消防支队在黔南州消防支队篮球场代表队进行篮球友谊赛;开展暑期“三下乡”系列活动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参加“青春聚力,文明都匀”志愿服务活动。

六、对外交流合作打开新局面,开放办学格局基本形成

学院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空间,充分利用重要的国际会议为平台,与国外院校开展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我院的对外交流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抓住机遇,积极参会。学院高度重视国际会议,积极与国外院校和科研机构交流。承办了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与地方发展论坛”、参加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2013年马来西亚高等教育论坛、中荷职业教育政策与对话论坛等重要国际会议,为丰富我校国际合作形式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为留学生招生和国际合作交流打开了新思路。

以国际会议为平台,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学院先后与美国安娜门德斯大学和马来西亚世纪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其中与安娜门德斯大学的合作成果——“周日科研讲坛”已完成第一期,所参加学生在学术素养、科研技能和外语能力均得到极大提高,受到州政府和外国专家赞誉。

独山校区与土耳其东地中海大学达成合作意向,每年选派5-8名优秀学生参加该校夏令营活动,选派两名教师去该校进修学习,费用由该校全部承担;与葡萄牙阿威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两校联合培养学生,采取“1+3、2+2”培养模式,双方在独山大学城联合组建一所新学校。

留学生招生人数大幅提高。在我院学习的学生达到7名。留学生和外籍专家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科学合理,走在贵州省地方高校前列。

与国内院校、机构合作再上新台阶。学院与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建立了科技合作战略伙伴关系;与贵州省科技厅签署设立“贵州省科学技术联合基金”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科技合作的产学研关系,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院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签订援助合作协议;与广州大学签订对口帮扶协议,获得广州大学对我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支持和帮扶。

七、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培养工作顺利开展

学院在五个学科方向(增加了数学和化学两个方向)共招生36名,在校生共65名。29名2012级研究生赴10个教育实践基地顶岗实习,顺利通过中期检查,

继续加强研究生管理制度的建设,对现有的部分管理文件进行修订,根据研究生教育发展新要求,制定相关的管理文件。更加明确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院、系(学位点)分层指导与管理体系。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招生规模,学院再遴选出10名院内硕士生导师和7名院外导师,现学院共计院内硕士生导师24名和院外导师17名。并聘请浙江大学江平教授对我院研究生导师、任课教师进行了专门培训。

八、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职称申报工作成效突出

学院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共引进博士4人,引进硕士教师55人;完成7名骨干教师到重点大学进行访问学习、3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10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等手续办理工作。

学院修订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人才奖励办法,提高了对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奖励力度;继续实施教授工程、硕博工程,先后资助15名骨干教师到重点大学进行访问学习,20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0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2013年,共12人获得教授资格,共28人获得高校副教授任职资格。

九、招生规模大幅增加,就业稳中有升

招生总人数较上一年度有大幅增加。2013年,学院招生总规模达6400人,较2012年增长1300人,其中本科增加300人,专科增加800人,五年制专科增加200人。本科招生专业41个,较2012年增加3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7个,非师范类专业24个。新批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开始招生。专科招生专业7个,其中师范类专业3个,非师范类专业4个。

生源素质显著提高。2013年我院面向28个省、市、区招生, 生源基础和生源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并日趋稳定。省内2013年我院各本科专业均超过贵州省普通本科分数线且平行志愿一次性投档录满。录取省外学生706人(超计划2人),实际报到666人(含入伍保留学籍3人),报到率94.33%。

本科实际录取3684人(增加计划184人);省内2978人,省外706人;本科预科608人(增加计划8人);三年制专科实际录取1315;五年制专科实际录取500人。

就业稳中有升。2013年我院共有毕业生2654人,已就业2326人,其中本科毕业生2336人,就业2048人,专科毕业生318人,就业278人。截止到2013年9月1日,我院201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7.64%,较去年高出0.21个百分比,高出全省初次平均就业率0.61%。

十、克服困难,确保独山校区顺利招生

学院万众一心,客服重重困难,与独山县政府及时沟通,完成基础建设工作,确保了在9月11日之前初具规模,学生得以基本顺利入住开学。

十一、图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显著提高

学院新增纸本图书8000余册,征订报刊1080种。各种馆藏资源合理配置、适当向重点学科建设、应用技术型专业和硕士点建设倾斜,满足了学院师生教学和科研的基本需要。

同时,稳步推进回溯建库工作,回溯建库图书量达8.5万册,全部进入流通;启动了“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职工学术文献专库”建设工程,将以纸质形式永久收藏我院教职工出版的专著、教材等优秀学术成果。

在独山校区设立图书分馆,拥有图书8万多册,期刊200多种,开展图书借阅流通和期刊阅览服务。

十二、建设校园安保体系,构建和谐稳定校园

学院保卫处、学生处、学生公寓警务室和辖区派出所联合综合治理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提高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师生火场逃生自救能力,维持校园及周边治安正常秩序,以及规范校园交通管理秩序,确保学院交通安全。

按照省委“十大民生工程”要求,学院加强安全保卫队伍建设,与专业保安公司合作,设立“校园110”值班室。

回顾2013年,学院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办学思路更加清晰,视野更加开阔,全体教职工斗志昂扬,克服重重困难,极大地拓展了国际合作空间,创造了更加完善的教学条件,为学院的进一步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软硬件基础。这一踏石留痕的实干精神也必将在2014年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微信平台 ×